>正文

“军垦母亲”薛德芬:为新疆医务工作奉献一生

来源:天山网发布时间:2020-12-11

  天山网记者 刘一鸣报道

  编者按: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,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,也是山东女兵进疆65周年。1952年—1954年间,2万多名山东籍女兵响应祖国号召,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扎根边疆、建设边疆的滚滚洪流中,既成为屯垦戍边的重要力量,也光荣地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代“军垦母亲”。她们是新疆长治久安的铺路石,是兵团千秋伟业的奠基人,是新中国屯垦戍边和鲁疆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者。

  7月上旬,天山网记者跟随由大众报业集团、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、山东省对口支援兵团干部管理组等单位联合发起的“鲁疆两地主流媒体采访采风活动”采访团,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多个团场,对65年前选择扎根边疆的女兵们进行采访,听她们讲述“山东女兵”故事,与大家共同见证新疆历史发展。


  从23岁来新疆,到55岁退休,从对医务工作完全陌生到受到国家的表彰、肯定,一辈子就是钻研如何做好一名护士……7月16日,当记者来到十二师二二二团时,今年87岁的薛德芬自豪地介绍着。

  与“医”结缘

  薛德芬,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莱阳县万里原河马崖村,1952年,薛德芬成为了一名女兵,从山东老家来到新疆,被分到了富蕴县当护士。

  “我以前从没接触过护士工作,也没受过培训。”对新工作的陌生,并没有让薛德芬畏惧。

  “不会就学呗。”薛德芬开始边干边学。每天早上老医生、护士给她们讲护理知识,上班时,薛德芬就在工作中消化学到的东西。

  对工作丝毫不马虎,对医疗护理专业完全陌生的薛德芬,在短时间里,成为了业务能力强的“金牌”护士。

  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

  1955年10月,薛德芬从部队转业,脱去军装,变成企业职工,可她依旧穿着那身白色护士服,在二二二团医院里为病人服务。

  不管环境怎么变, 薛德芬始终保持着对医疗护理工作的那份热情,从未褪去。

 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,从医30多年,薛德芬经历过许多事,有些都已淡忘,唯有一件,87岁的她仍记得清楚。

  1981年9月的一天,薛德芬像往常一样,下班前进行巡房,察看病人情况。在询问一位快要生产的孕妇情况时,薛德芬发现孕妇的肚子很长时间没有胎动,出于职业敏感,她立即找来听婴儿胎心的诊器进行确认。经过检查,薛德芬初步判断孕妇胎中的婴儿已经死亡。

  薛德芬立将情况向医生汇报。此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,薛德芬却怎么也放不下心。她决定留下来,继续观察孕妇情况。

  医生很快确认,胎儿的确已经死亡,需要立即进行引产将胎儿取出。薛德芬因为了解孕妇情况,又是经验丰富的护士长,也一同参与了手术。

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引产过程中,产妇出现大出血,薛德芬全力配合医生进行手术,最终,产妇保住了命。

  手术结束后,主治医生和产妇家属对薛德芬充满感激,要不是她及时发现产妇情况,并通知医生进行手术,产妇会有生命危险。

  “我们可马虎不得,一旦大意,就是人命关天的事。”薛德芬始终秉持着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。30多年来,薛德芬接生的近千个新生命,只有这一例死亡。

  见证医疗水平大发展

  薛德芬刚来到二二二团医院时,医院只能治疗简单的感冒、发烧,配备的也都是些基础药物。没有划分详细的科室,也没有精尖的专业人才。

  “当时团里的职工得了什么重病,都要去乌鲁木齐的大医院看。交通不方便,去一趟费时也费力。要是有患急病的病人,需要转院治疗的,还可能因为路途较远而耽误治疗,加重病情。”薛德芬叹了口气,“那时医疗水平有限,有些病团医院根本治不了。”

  “现在不一样了,医疗资源丰富,我们团场医院建设得也好。科室越分越细,医生水平也高,还配备了先进的仪器。还有和我们一样来“援疆”的医生带来他们的医术,我们现在有什么病,在团场的医院就可以治得好了。”说着新疆医疗水平的发展,薛德芬十分兴奋。

  自1952年开始从事医务工作,到1983年退休,工作30多年,薛德芬的付出得到了国家认可。1986年,她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从事护理工作30年荣誉证书。

编辑:周惠雯蕊